室上速和房颤在发病机制、症状表现、心电图特征、治疗方法方面存在区别。
1. 发病机制:室上速主要是心脏传导系统存在异常通道或折返环,导致电信号在心房和房室结之间形成快速折返,引发心动过速。房颤则是心房肌细胞的电活动紊乱,多个小折返环同时存在,使心房失去有效的收缩,呈现快速而无序的颤动。
2. 症状表现:室上速发作时通常突然起始和终止,心悸症状较为明显,可伴有胸闷、头晕等,一般不会导致严重的血流动力学障碍。房颤症状多样,心悸、心慌较为常见,还可能出现乏力、呼吸困难等,持续性房颤易引发心力衰竭、血栓栓塞等严重并发症。
3. 心电图特征:室上速心电图表现为快速、规则的QRS波群,频率多在150 - 250次/分,P波形态可能正常或异常。房颤心电图特点是P波消失,代之以大小、形态不一的f波,RR间期绝对不规则。
4. 治疗方法:室上速急性发作时,可尝试刺激迷走神经的方法,如颈动脉窦按摩等,药物治疗常用腺苷、维拉帕米等,还可通过射频消融术根治。房颤治疗包括控制心室率,常用药物有β受体阻滞剂等,恢复和维持窦性心律可采用药物复律或电复律,同时需抗凝治疗预防血栓形成。
室上速和房颤都需引起重视。日常要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情绪激动,戒烟限酒。定期体检,监测心脏状况。一旦出现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严格遵医嘱治疗,防止病情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