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门菌引起的儿童腹泻常伴有发热、呕吐、腹痛、脱水、血便等。
1. 发热:沙门菌感染人体后,作为一种病原体可激活人体免疫系统,免疫系统在对抗病菌过程中会引起体温调节中枢紊乱,导致体温升高,儿童常出现不同程度发热,有的可能是低热,体温在 37.3℃ - 38℃之间,有的则会出现高热,体温超过 38℃甚至更高,发热可能持续数天,直到体内病菌得到有效控制。
2. 呕吐:沙门菌侵袭胃肠道,导致胃肠功能紊乱,胃的正常蠕动和排空受到影响,引起胃部肌肉强烈收缩,迫使胃内容物经食管、口腔排出体外,出现呕吐症状,呕吐物多为胃内未消化的食物和胃液。
3. 腹痛:病菌在肠道内繁殖,释放毒素,刺激肠道黏膜及肠壁神经,引发肠道痉挛,导致腹痛。疼痛部位多集中在脐周,疼痛性质多样,可为隐痛、胀痛或绞痛,儿童常表现出哭闹不安、手捂肚子等。
4. 脱水:频繁腹泻和呕吐会使儿童体内大量水分和电解质丢失,若得不到及时补充,就会出现脱水症状。轻度脱水时,儿童可能表现为口渴、皮肤稍干燥、尿量略减少;中度脱水会有精神萎靡、眼窝凹陷、皮肤弹性变差、尿量明显减少等;重度脱水则会出现昏迷、休克等严重情况。
5. 血便:在严重感染情况下,沙门菌对肠道黏膜造成较深损伤,破坏肠道黏膜的完整性,导致肠道出血,血液随粪便排出,形成血便,血便颜色可呈暗红色或鲜红色。
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儿童饮食卫生,不吃不洁食物,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好习惯。若儿童出现上述症状,应及时就医,严格遵医嘱进行治疗,按时服药、合理饮食,促进身体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