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穿孔与胃溃疡在疾病性质、症状表现、发病机制、诊断方式、治疗方法上存在差异。
1. 疾病性质:胃溃疡是胃黏膜被胃酸和胃蛋白酶消化后形成的慢性溃疡;胃穿孔则是胃溃疡病情进展,胃壁全层破裂,导致胃内容物进入腹腔引发急性腹膜炎,是胃溃疡的严重并发症。
2. 症状表现:胃溃疡主要症状是慢性、周期性、节律性上腹痛,疼痛性质多样,如钝痛、胀痛、灼痛等,发作期与缓解期交替出现;胃穿孔起病急骤,突发上腹部刀割样剧痛,迅速蔓延至全腹,伴有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出冷汗等症状,严重时可出现休克。
3. 发病机制:胃溃疡主要因幽门螺杆菌感染、胃酸分泌过多、胃黏膜保护作用减弱等因素,破坏胃黏膜屏障,使胃黏膜组织自我消化形成溃疡;胃穿孔多在胃溃疡基础上,因暴饮暴食、服用刺激性药物、剧烈运动等诱因,导致溃疡部位胃壁组织变得薄弱,最终穿孔。
4. 诊断方式:胃溃疡通过胃镜检查可直接观察到胃黏膜溃疡病变,还可进行病理活检明确溃疡性质;胃穿孔依据典型症状、体征,结合腹部X线检查发现膈下游离气体,基本可明确诊断。
5. 治疗方法:胃溃疡以药物治疗为主,如使用抑制胃酸分泌药物、胃黏膜保护剂,有幽门螺杆菌感染则进行根除治疗;胃穿孔一旦确诊,多需紧急手术治疗,修补穿孔部位,清理腹腔。
无论是胃穿孔还是胃溃疡患者,日常都要注意规律饮食,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戒烟戒酒,保持良好心态和作息。严格遵医嘱治疗和复查,以便及时了解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