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生性疤痕和疤痕疙瘩在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复发率方面存在不同。
1. 发病机制:增生性疤痕是伤口愈合过程中,成纤维细胞过度增殖和胶原蛋白合成过多导致,局限于伤口部位;疤痕疙瘩则是皮肤损伤后,成纤维细胞异常增殖,超出原始损伤范围,与遗传、个体体质等因素有关。
2. 临床表现:增生性疤痕一般在伤口愈合后数周内出现,隆起于皮肤表面,颜色发红,质地较硬,与周围皮肤边界清晰,通常不超过原始伤口范围;疤痕疙瘩常在伤口愈合后数月甚至数年出现,明显高于皮肤表面,形状不规则,可呈蟹足状、条索状等,颜色暗红,质地坚硬,与周围皮肤边界不清,会向周围正常皮肤侵袭生长。
3. 治疗方法:增生性疤痕治疗方法有药物治疗如外用硅酮凝胶等,还可采用激光治疗、压力治疗等;疤痕疙瘩治疗相对复杂,常用糖皮质激素皮损内注射,也可结合手术切除后联合放疗等,单纯手术切除复发率高。
4. 复发率:增生性疤痕在规范治疗和护理下,复发率相对较低;疤痕疙瘩复发率较高,即使经过多种综合治疗,仍有较大可能复发。
日常需注意避免皮肤受到不必要的损伤,如割伤、烫伤等。对于有疤痕体质倾向的人群,更要做好防护。治疗后严格遵医嘱进行护理和复诊,按时用药、接受后续治疗,保持良好生活习惯,促进恢复并降低复发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