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因素、年龄、未生育、肥胖、不良生活方式等是卵巢癌高危人群。
1. 遗传因素:携带BRCA1或BRCA2基因突变的人群,其患卵巢癌的风险显著增加。家族中有卵巢癌、乳腺癌等相关癌症患者,遗传易感性会使个体处于高危状态。遗传因素导致的卵巢癌往往发病年龄相对较早,且恶性程度可能较高。
2. 年龄:随着年龄增长,卵巢癌的发病风险逐渐上升。50岁以上女性卵巢功能逐渐衰退,细胞更容易发生异常变化,患卵巢癌的可能性增大。尤其是绝经后的女性,体内激素水平改变,卵巢组织的生理状态也发生变化,增加了患癌风险。
3. 未生育:从未生育过的女性,卵巢长时间处于排卵状态,上皮细胞不断受到损伤与修复,这一过程中细胞发生癌变的几率增加。而生育过程中卵巢会有一段时间停止排卵,对卵巢有一定保护作用。
4. 肥胖:肥胖人群体内脂肪堆积,会影响激素代谢,导致雌激素等激素水平失衡。这种内分泌紊乱状态会刺激卵巢细胞异常增生,进而增加卵巢癌发生的风险。
5. 不良生活方式:长期吸烟、酗酒,香烟中的尼古丁等有害物质以及酒精对身体的刺激,会损害卵巢组织细胞。长期熬夜、精神压力过大等不良生活习惯,会影响机体的免疫系统和内分泌系统,使身体处于亚健康状态,增加患卵巢癌风险。
日常生活中,高危人群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均衡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规律作息。定期进行妇科检查,包括超声检查、肿瘤标志物检测等,以便早发现问题,及时治疗。若有家族病史等特殊情况,需遵循医生建议,必要时采取预防性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