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足的治疗方法包括控制血糖、改善微循环、抗感染、清创处理、手术治疗等。
1. 控制血糖:糖尿病足由糖尿病引发,高血糖环境利于细菌滋生且影响伤口愈合。严格控制血糖可减少并发症风险,为足部病变恢复创造良好内环境。遵医嘱使用二甲双胍片,能抑制肝脏葡萄糖输出,改善外周胰岛素抵抗;格列齐特缓释片,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阿卡波糖胶囊,延缓碳水化合物吸收,降低餐后血糖,从而稳定血糖水平,减缓糖尿病足进展。
2. 改善微循环:糖尿病可致血管病变,使足部血液循环不畅,组织缺血缺氧。改善微循环能增加足部血液供应,为组织提供营养和氧气,促进损伤修复。可采用药物如前列地尔注射液,能扩张血管、抑制血小板聚集;西洛他唑片,抑制磷酸二酯酶活性,改善肢体缺血症状;贝前列素钠片,增加血小板及血管平滑肌内cAMP浓度,发挥抗血小板和扩张血管作用,改善足部微循环。
3. 抗感染:糖尿病足患者因局部抵抗力下降,易发生感染,严重感染可导致病情恶化甚至截肢。及时有效抗感染能控制炎症扩散,减轻组织损伤。遵医嘱选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对多种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有抗菌活性;头孢克肟胶囊,对链球菌属、肺炎球菌等有良好抗菌作用;左氧氟沙星片,对多数肠杆菌科细菌有较强抗菌活性,控制足部感染。
4. 清创处理:糖尿病足创面常有坏死组织、分泌物等,会阻碍伤口愈合且易滋生细菌。清创能去除坏死组织,减少细菌负荷,促进肉芽组织生长。定期对足部创面进行清创,清除坏死皮肤、肌肉、骨骼等组织,保持创面清洁,为愈合创造条件。
5. 手术治疗:当糖尿病足病情严重,经保守治疗效果不佳时考虑手术。如血管重建术,可恢复足部血供,适用于血管狭窄或阻塞患者;截肢术,在足部严重感染、坏疽无法控制时,为防止感染扩散危及生命而采取的最后手段。
糖尿病足患者日常要注意足部护理,保持清洁干燥,避免受伤。选择合适鞋袜,防止摩擦。定期复查,严格按照医生指导进行治疗和康复,出现异常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