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期性瘫痪与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炎在病因、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方法上存在不同。
1.病因:周期性瘫痪多与钾离子代谢异常有关,可分为低钾型、高钾型和正常钾型,部分患者有家族遗传倾向;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炎常与感染因素相关,如病毒感染,自身免疫反应在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2.临床表现:周期性瘫痪主要表现为突发的肢体无力,多从下肢开始,逐渐向上发展,严重时可累及呼吸肌,但一般无感觉障碍,发作间歇期肌力可恢复正常;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炎多在发病前1-4周有上呼吸道或胃肠道感染史,首发症状常为肢体对称性无力,从下肢向上发展,可伴有感觉异常,如麻木、刺痛等,还可能出现脑神经损害症状。
3.辅助检查:周期性瘫痪发作时血清钾浓度有异常,低钾型表现为血钾降低,高钾型血钾升高,正常钾型血钾正常,心电图也会有相应改变;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炎脑脊液检查可见蛋白-细胞分离现象,神经电生理检查可发现神经传导速度减慢等异常。
4.治疗方法:周期性瘫痪发作时,低钾型可补钾治疗,高钾型可采取促进钾离子进入细胞内等措施;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炎主要采用免疫治疗,如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血浆置换等,同时给予营养神经药物辅助治疗。
日常中,无论是周期性瘫痪患者还是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炎患者,都应注意休息,避免劳累和感染。患病后需严格遵医嘱治疗,定期复查,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促进身体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