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感染性皮肤病,以簇集水疱沿身体一侧周围神经呈带状分布,伴明显神经痛为特征,治疗以抗病毒、止痛、消炎、防治并发症为主。
一、带状疱疹的症状:发病前阶段,常有低热、乏力症状,患处皮肤自觉灼热感或神经痛,触之有明显的痛觉敏感,持续 1-5 天,亦可无前驱症状即发疹。好发部位依次为肋间神经、颈神经、三叉神经和腰骶神经支配区域。患处先出现潮红斑,很快出现粟粒至黄豆大小丘疹,簇状分布而不融合,继之迅速变为水疱,疱壁紧张发亮,疱液澄清,外周绕以红晕,各簇水疱群间皮肤正常;皮损沿某一周围神经呈带状排列,多发生在身体的一侧,一般不超过正中线。神经痛为本病特征之一,可在发病前或伴随皮损出现,老年患者常较为剧烈。病程一般 2-3 周,水疱干涸、结痂脱落后留有暂时性淡红斑或色素沉着。
2.带状疱疹的治疗:
1. 抗病毒治疗:早期足量抗病毒治疗,能有效缩短病程、加速皮疹愈合、减少新皮疹形成,推荐在发疹后 72 小时内开始抗病毒治疗。常用药物有阿昔洛韦、伐昔洛韦等。
2. 止痛治疗:根据疼痛程度选择合适药物,如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等非甾体抗炎药,或加巴喷丁、普瑞巴林等治疗神经痛药物。
3. 糖皮质激素:对于无禁忌证的老年患者,早期合理应用糖皮质激素可抑制炎症过程,减少后遗神经痛的发生。
4. 局部治疗:以干燥、消炎为主,疱液未破时可外用炉甘石洗剂、阿昔洛韦乳膏等;疱液破溃后可酌情用 3%硼酸溶液或 1:5000 呋喃西林溶液湿敷。
治疗期间应注意休息,保持皮损清洁、干燥,避免摩擦和搔抓,以防继发感染。饮食宜清淡,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若病情较重或治疗效果不佳,应及时就医,遵医嘱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