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痢疾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主要表现为发热、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里急后重等,治疗方法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等。
一、宝宝痢疾的表现:
1. 消化道症状:起病急,常出现腹痛,多为阵发性绞痛,部位以脐周或下腹部为主。腹泻频繁,大便次数增多,每日可达10 - 20次甚至更多,大便性状改变,初期可为稀便,很快转变为黏液脓血便。还会有里急后重感,即总有排便不尽的感觉。
2. 全身症状:可伴有发热,体温可高达38℃甚至更高,部分宝宝可能出现高热惊厥。精神状态不佳,表现为烦躁不安或萎靡不振,严重时可出现嗜睡、昏迷等。还可能有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症状。
2.宝宝痢疾的建议
1. 一般治疗:保证宝宝休息,避免剧烈活动。饮食上,给予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米粥、面条等,避免食用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如果宝宝呕吐、腹泻严重,要注意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可口服补液盐,防止脱水和电解质紊乱。
2. 药物治疗:根据病情,医生一般会选用敏感的抗生素进行治疗,如头孢类抗生素等,以杀灭痢疾杆菌。同时,可使用肠黏膜保护剂,如蒙脱石散,吸附肠道内的病原体和毒素,保护肠道黏膜。还可适当补充益生菌,调节肠道菌群平衡,促进肠道功能恢复。
治疗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医生的嘱咐用药,不要自行增减药量或停药。密切观察宝宝的症状变化,如体温、大便次数和性状、精神状态等。如果宝宝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出现病情加重,如高热不退、频繁呕吐、脱水等情况,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