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天疱疮是一种自身免疫性大疱性皮肤病,主要表现为皮肤出现张力性水疱、大疱,疱壁较厚、紧张不易破裂,好发于老年人,常见于四肢屈侧、腹部等部位,还可伴有瘙痒,部分患者黏膜也可受累;治疗主要包括系统治疗如使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以及局部治疗如外用糖皮质激素等。
一、类天疱疮的表现:
皮肤症状上,早期常出现红斑、丘疹,之后逐渐发展为水疱、大疱,疱液澄清,疱壁紧张有弹性,尼氏征阴性,这是与天疱疮鉴别的重要特征。水疱可孤立或成群分布,破溃后可形成糜烂面,愈合后一般不留瘢痕。好发部位多在四肢屈侧、腹部、腹股沟等,严重时可泛发全身。黏膜症状方面,口腔黏膜较为常见,可出现水疱、糜烂,患者进食、吞咽可能会受到影响,眼部黏膜受累可引起结膜充血、糜烂,严重时可导致睑球粘连等并发症。
2.类天疱疮的治疗:
系统治疗中,糖皮质激素是常用药物,根据病情严重程度选择合适剂量,病情控制后逐渐减量。免疫抑制剂如硫唑嘌呤、环磷酰胺等,可与糖皮质激素联合使用,减少激素用量及副作用。对于病情较重、常规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可采用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血浆置换等方法。局部治疗时,外用糖皮质激素药膏可减轻炎症、促进皮损愈合,对于有糜烂面的情况,需进行创面处理,预防感染。
治疗过程中需严格遵循医嘱,按时服药、用药,不可自行增减剂量或停药。定期到医院复查,包括血常规、肝肾功能等检查,以便及时发现药物不良反应并调整治疗方案。同时,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搔抓,防止皮肤破损继发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