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血症的症状包括黄疸、贫血、肝脾肿大、胆红素脑病、发热等。
1.黄疸:这是溶血症最常见的症状之一,一般在出生后24小时内出现,且黄疸程度较重,进展迅速。皮肤和巩膜明显黄染,黄疸持续时间也可能较长,若不及时处理,黄疸会不断加深。
2.贫血:由于红细胞被大量破坏,导致血液中红细胞数量减少,从而引发贫血。患儿可能出现面色苍白、精神萎靡、食欲不振等表现,严重时会影响心脏功能,导致呼吸急促等症状。
3.肝脾肿大:为了代偿红细胞的破坏,肝脏和脾脏会出现肿大现象。肝脏和脾脏在造血和清除异常红细胞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溶血症时负担加重,进而出现肿大。
4.胆红素脑病:当血液中胆红素水平过高,透过血脑屏障进入脑组织,就会引发胆红素脑病。患儿可出现嗜睡、反应低下、抽搐等症状,严重影响神经系统发育,甚至留下后遗症。
5.发热:部分溶血症患儿可能出现发热症状,发热原因较为复杂,可能与红细胞破坏后的炎症反应等因素有关。
日常生活中,孕妇尤其是有高危因素的,如曾有不良孕产史等,应做好产前检查。新生儿出生后要密切观察身体状况,一旦发现上述症状,需及时就医诊断治疗,严格按照医生的嘱咐进行护理和用药,以降低溶血症带来的不良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