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疫的临床表现有发热、淋巴结肿大、咳嗽、皮肤出血、意识障碍等。
1.发热:感染鼠疫后,患者体温会迅速上升,可高达39℃甚至更高,同时伴有畏寒、寒战等症状,身体因病菌入侵产生强烈的炎症反应,使得体温调节中枢紊乱,进而出现高热表现。
2.淋巴结肿大:多发生在腹股沟、腋下、颈部等部位,肿大的淋巴结质地坚硬,疼痛明显,与周围组织粘连,严重时可形成脓肿破溃,这是由于鼠疫杆菌在局部大量繁殖,引发淋巴结的炎症反应。
3.咳嗽:肺部受到鼠疫杆菌侵犯时,会出现咳嗽症状,常伴有咳痰,痰液可呈血性,严重影响呼吸功能,导致呼吸急促、胸痛等情况。
4.皮肤出血:鼠疫可引起凝血功能障碍,导致皮肤出现瘀点、瘀斑,严重时可出现大片出血,甚至皮肤坏死,这是病情严重的表现之一。
5.意识障碍:随着病情进展,病菌影响神经系统,患者可出现烦躁不安、谵妄、昏迷等意识障碍,提示病情已进入较为危险的阶段。
日常生活中要注意环境卫生,避免接触可能携带鼠疫杆菌的动物。一旦出现上述类似症状,务必及时就医,严格按照医生的诊断和治疗方案进行治疗,切不可自行用药耽误病情,争取早日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