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骨质疏松症的治疗方式有基础措施、药物治疗、康复治疗、物理治疗、手术治疗等。
1. 基础措施: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需保证充足的钙和维生素 D 摄入,多食用富含钙的食物如牛奶、豆制品等,必要时遵医嘱补充钙剂如碳酸钙 D3 片、枸橼酸钙片、维 D 钙咀嚼片,同时多晒太阳促进维生素 D 合成以利于钙吸收。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像散步、太极拳等,能增强骨骼强度和肌肉力量,减少跌倒风险,进而降低骨折几率,对改善骨质疏松状况有积极意义。
2. 药物治疗:针对老年骨质疏松症,抑制骨吸收药物可减少骨量丢失,如遵医嘱使用阿仑膦酸钠片、唑来膦酸注射液、鲑降钙素鼻喷剂。阿仑膦酸钠片能抑制破骨细胞活性;唑来膦酸注射液可抑制骨吸收;鲑降钙素鼻喷剂能抑制破骨细胞的生成和活性。促进骨形成药物能增加骨量,如特立帕肽注射液,刺激成骨细胞活性和增殖,提高骨密度,降低骨折风险。
3. 康复治疗:康复治疗对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很关键,通过专业康复训练,包括平衡训练、步态训练等,可提高患者身体平衡能力和运动协调性,减少跌倒发生。同时进行姿势矫正训练,帮助患者保持正确姿势,减轻骨骼压力,改善骨骼受力状态,促进骨骼健康恢复,提高生活质量。
4. 物理治疗:物理治疗手段如热敷、按摩、超声波等可应用于老年骨质疏松症。热敷能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疼痛症状;按摩可放松肌肉,减轻肌肉紧张对骨骼的不良影响;超声波能刺激骨细胞活性,促进骨代谢,增强骨密度,在一定程度上改善骨质疏松引发的不适,辅助疾病治疗。
5. 手术治疗:对于因老年骨质疏松症导致严重骨折,保守治疗效果不佳的情况,可考虑手术治疗。如椎体成形术,通过向病变椎体注入骨水泥,增强椎体强度,缓解疼痛,恢复椎体高度,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但手术存在一定风险,需综合评估患者身体状况后谨慎选择。
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养成良好生活习惯,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和剧烈运动。定期到医院复查骨密度等指标,根据病情变化遵医嘱调整治疗方案,积极配合治疗以更好地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