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湿和痛风在发病原因、症状表现、发病部位、诊断方式、治疗方法等方面上存在不同。
1. 发病原因:风湿发病与自身免疫、感染、遗传、环境等多种因素相关,是免疫系统攻击自身组织引发炎症;痛风主要因体内嘌呤代谢紊乱,尿酸生成过多或排泄减少,尿酸盐结晶沉积在关节等部位导致。
2. 症状表现:风湿症状多为关节疼痛、肿胀、僵硬,常伴肌肉疼痛、乏力,病情严重可致关节畸形;痛风典型症状是突发关节剧痛,疼痛剧烈,关节表面皮肤发红、发热,疼痛在数小时内达高峰。
3. 发病部位:风湿常累及多个关节,如手指、手腕、膝关节、踝关节等小关节和大关节,呈对称性发作;痛风多在第一跖趾关节发作,也可累及足背、足跟、膝关节等单关节。
4. 诊断方式:风湿诊断依靠症状、体征、血液检查如类风湿因子、抗环瓜氨酸肽抗体等、影像学检查如X线、磁共振成像等;痛风诊断结合症状、血尿酸水平检测、关节超声或双能CT发现尿酸盐结晶等。
5. 治疗方法:风湿治疗采用药物控制病情,如抗风湿药、糖皮质激素等,配合物理治疗、康复训练;痛风治疗急性期用非甾体抗炎药、秋水仙碱缓解疼痛,间歇期和慢性期通过药物降低尿酸水平,控制饮食减少尿酸生成。
日常需注意合理饮食,控制高嘌呤食物摄入,如动物内脏、海鲜等,避免饮酒,尤其是啤酒。同时,要注意关节保暖,避免关节过度劳累和损伤。定期体检,监测尿酸和风湿相关指标,严格遵医嘱用药和治疗,出现不适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