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周湿疹与肛裂在病因、症状、发病部位、治疗方法上存在不同。
1. 病因:肛周湿疹病因复杂,常由局部刺激如摩擦、分泌物刺激,以及过敏、精神因素等引发;肛裂多因长期便秘、粪便干结致排便时肛管皮肤撕裂,继发感染形成慢性溃疡。
2. 症状:肛周湿疹主要表现为肛周皮肤瘙痒、红斑、丘疹、水疱,搔抓后可出现糜烂、渗出,病情易反复;肛裂典型症状是疼痛、便血、便秘,疼痛呈周期性,排便时疼痛剧烈,便后缓解,随后又因括约肌痉挛再次剧痛,便血为少量鲜红色血液。
3. 发病部位:肛周湿疹可发生于肛周任何部位,范围较广泛;肛裂好发于肛管后正中线,也可在前正中线,侧方较少见。
4. 治疗方法:肛周湿疹治疗以去除诱因、止痒、抗炎为主,可外用糖皮质激素药膏,口服抗组胺药物,同时避免刺激;肛裂治疗初期以保守治疗为主,如坐浴、涂抹促进愈合药物,严重时需手术治疗。
日常需注意保持肛周清洁干爽,排便后用温水清洗,避免用力擦拭。选择宽松透气的内裤,减少局部摩擦。饮食上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保持大便通畅。若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遵医嘱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