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生长痛的症状有下肢疼痛、肌肉疼痛、夜间加重、疼痛不伴红肿发热、疼痛间歇发作等。
1. 下肢疼痛:生长痛最常见的部位是下肢,尤其是膝关节周围、小腿前侧。因为孩子在生长发育阶段,骨骼生长速度较快,周围的肌肉、肌腱等组织生长相对缓慢,二者生长不协调,就容易引发疼痛。
2. 肌肉疼痛:生长痛主要累及肌肉,而非关节。孩子会感觉肌肉酸痛,而关节部位通常没有明显的疼痛或不适,这与关节炎等关节疾病有明显区别。
3. 夜间加重:生长痛常常在晚上发作,白天时孩子活动量较大,注意力分散,可能感觉不到疼痛。而到了夜间,孩子安静下来,对疼痛更为敏感,疼痛就会显得更加明显,甚至可能影响睡眠。
4. 疼痛不伴红肿发热:生长痛引起的疼痛部位外观一般没有明显变化,不会出现红肿、发热等症状。如果疼痛部位有红肿、发热等异常表现,很可能是其他疾病导致的,需要及时就医。
5. 疼痛间歇发作:生长痛不是持续不断的疼痛,而是间歇性发作。可能一段时间内经常出现,然后又会缓解一段时间,之后再次发作。
孩子出现生长痛时,家长不用过于紧张。要让孩子多休息,避免剧烈运动,疼痛时可通过热敷、按摩缓解。同时,保证孩子营养均衡,多摄入富含钙、维生素D等食物,促进骨骼健康发育。若疼痛严重或伴有其他异常症状,应及时带孩子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