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水和淡水溺水在渗透压、电解质紊乱、血液浓缩程度、救治方式上存在不同 。
1. 渗透压:海水是高渗溶液,溺水者吸入海水后,水分会从血液和组织中被吸出进入肺泡,导致血液浓缩、血容量减少;而淡水是低渗溶液,吸入后会快速通过肺泡进入血液循环,使血容量急剧增加。
2. 电解质紊乱:海水富含钠、氯、镁等电解质,大量吸入会引起血液中电解质浓度大幅改变,导致高钠血症、高氯血症等;淡水溺水则因大量低渗淡水进入血液,稀释电解质,易引发低钠血症、低钾血症等。
3. 血液浓缩程度:海水溺水时,由于水分从血液渗出,血液浓缩明显,血液黏稠度增加;淡水溺水血液被稀释,血液黏稠度降低。
4. 救治方式:海水溺水救治时需注意纠正血液浓缩和电解质紊乱,适当补充水分和纠正电解质失衡;淡水溺水主要是纠正因血液稀释导致的电解质紊乱和防治肺水肿、脑水肿等并发症。
无论是海水还是淡水溺水都十分危险。日常在进行水上活动时要做好充分准备,配备必要的救生设备,遵循安全规则。一旦发生溺水,应尽快送医,让专业医护人员进行全面检查和针对性治疗,避免延误病情引发严重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