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草爬子咬后可通过症状表现、血液检查、脑脊液检查、病毒分离、影像学检查等判断是否得了森林脑炎。
1. 症状表现:森林脑炎发病初期会出现高热、头痛、恶心、呕吐等类似感冒症状,随着病情发展,会有颈部肌肉、肩胛肌、上肢肌肉等出现迟缓性瘫痪,还可能有视力减退、吞咽困难、言语障碍等神经症状,部分患者会有意识障碍,如嗜睡、昏迷等。
2. 血液检查:通过检测血液中的特异性抗体,如IgM抗体,若在被草爬子咬后一段时间内,血液中该抗体呈阳性,对诊断森林脑炎有重要意义,同时血常规等检查可辅助判断身体整体状况。
3. 脑脊液检查:脑脊液压力可能增高,外观无色透明或微混,细胞数轻度增加,以淋巴细胞为主,蛋白质轻度增高,糖和氯化物正常,这些特征有助于诊断森林脑炎。
4. 病毒分离:在发病初期,可采集患者的血液、脑脊液等标本进行病毒分离培养,若能分离出森林脑炎病毒,可确诊,但该方法操作复杂且耗时较长。
5. 影像学检查:头颅CT或MRI等影像学检查可帮助观察脑部是否有病变,如脑组织的炎症、水肿等情况,辅助诊断森林脑炎。
被草爬子咬后若怀疑感染森林脑炎,应及时就医,积极配合医生进行相关检查诊断。日常生活中,在草爬子易出没地区活动时要做好防护,如穿长袖长裤、扎紧袖口裤脚等。一旦被叮咬,不可随意搔抓,及时处理伤口,降低感染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