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草爬子咬后可通过症状表现、血液检查、脑脊液检查、病毒分离、影像学检查等判断是否得了森林脑炎。
1. 症状表现:森林脑炎发病初期会出现高热、头痛、恶心、呕吐等类似感冒症状,随着病情发展,会有颈部、肩部及上肢肌肉瘫痪,还可能出现意识障碍、抽搐等神经系统症状,若被草爬子咬后出现这些典型症状,需高度警惕。
2. 血液检查:通过检测血液中的特异性抗体,如IgM、IgG抗体等,若抗体滴度在病程中有4倍及以上升高,对诊断有重要意义,能辅助判断是否感染森林脑炎病毒。
3. 脑脊液检查:脑脊液压力可能增高,外观无色透明或微混,细胞数轻度增加,以淋巴细胞为主,蛋白轻度增高,糖和氯化物正常,这些特征有助于诊断森林脑炎。
4. 病毒分离:在发病早期,可采集患者血液、脑脊液等标本进行病毒分离培养,若能分离出森林脑炎病毒,可确诊,但该方法操作复杂,对技术和条件要求高。
5. 影像学检查:头颅CT或MRI等影像学检查,可帮助发现脑部是否存在病变,如脑水肿、脑实质损伤等,辅助判断病情严重程度和病变范围。
被草爬子咬后若怀疑感染森林脑炎,应及时就医,积极配合医生进行相关检查和诊断。日常生活中,在草爬子易出没地区活动时要做好防护,如穿长袖长裤、扎紧袖口裤脚等。一旦被咬,不要自行随意拔除,应尽快前往医院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