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性食物中毒可引发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发热等危害。
1. 恶心:细菌在体内产生毒素,刺激胃肠道黏膜,导致胃部肌肉收缩,引发恶心感,这是身体对有害物质的一种自我保护反应,常为食物中毒的早期表现。
2. 呕吐:胃肠道受到细菌及其毒素的强烈刺激,促使胃内容物经食管、口腔排出体外,频繁呕吐会导致身体丢失大量水分和电解质。
3. 腹痛:细菌感染引发胃肠道炎症,炎症因子刺激肠道神经末梢,引起肠道痉挛,出现不同程度的腹痛,疼痛部位多集中在脐周或下腹部。
4. 腹泻:细菌破坏肠道正常的吸收和分泌功能,肠道蠕动加快,水分和电解质吸收减少,大量肠内容物快速排出,形成腹泻,严重时可导致脱水。
5. 发热:细菌及其毒素进入血液,刺激免疫系统,免疫系统释放致热物质,使体温调节中枢紊乱,从而引起发热,发热程度因个体差异和感染细菌种类不同而有所不同。
日常应注意饮食卫生,食材要新鲜,烹饪过程生熟分开,避免交叉污染,储存食物要注意温度和时间,防止细菌滋生。一旦发生疑似细菌性食物中毒,需及时就医,遵循医生的诊断和治疗建议,以便尽快恢复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