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囊炎与疖在病因、临床表现、治疗方法上存在不同。
1. 病因:毛囊炎主要由细菌感染毛囊引发,常见病原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多因皮肤不清洁、搔抓及机体抵抗力下降等诱发。疖则是单个毛囊及其周围组织的急性化脓性炎症,同样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所致,皮肤擦伤、糜烂等使细菌易于侵入繁殖引发。
2. 临床表现:毛囊炎症状相对较轻,初期为红色充实性丘疹,随后顶端形成脓疱,周围有红晕,脓疱干涸或破溃后形成黄痂,痂脱落后一般不留瘢痕,好发于头面、颈部、臀部及外阴等部位。疖初起为毛囊性炎性丘疹,后逐渐增大,呈红色硬性结节,伴有疼痛,数日后结节中央变软,顶部出现黄白色脓栓,脓栓脱落后有脓血和坏死组织排出,炎症逐渐消退愈合,常单发,好发于头面部、颈部、背部等毛囊和皮脂腺丰富部位。
3.治疗方法:对于毛囊炎,症状较轻者注意皮肤清洁卫生,局部涂抹抗生素软膏如莫匹罗星软膏等即可。症状较重、泛发者可口服抗生素治疗。疖在早期未化脓时,可外用鱼石脂软膏、碘酊等,辅以热敷等物理治疗;已化脓破溃者,需切开排脓,同时根据病情口服或静脉应用抗生素。
日常要注意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搔抓、摩擦皮肤,防止皮肤破损。合理饮食,少吃辛辣、油腻、甜食等刺激性食物,多吃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畅。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增强机体抵抗力。若出现皮肤问题,应及时就医,遵医嘱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