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瘫留口水是面部肌肉松弛、吞咽功能障碍、唾液分泌调节异常、口腔感觉减退、认知及意识障碍等导致的。
1. 面部肌肉松弛:偏瘫会使一侧面部肌肉失去神经支配,导致肌肉松弛。正常情况下,面部肌肉的张力能协助维持口腔的闭合状态,防止口水外流。而当面部肌肉松弛后,口腔闭合不严,口水就容易流出。
2. 吞咽功能障碍:吞咽功能依赖于神经和肌肉的协调配合。偏瘫患者因脑部病变影响相关神经通路,导致吞咽肌群运动不协调,吞咽动作不能正常完成,口水不能及时被吞咽进入食管,从而在口腔内积聚并流出。
3. 唾液分泌调节异常:脑部病变可能干扰唾液分泌的神经调节机制。正常时,唾液分泌量与吞咽等动作相匹配。偏瘫患者唾液分泌可能相对增多,而吞咽功能又受限,多余的口水无法及时处理,就出现流口水现象。
4. 口腔感觉减退:偏瘫可引起口腔黏膜感觉减退,患者对口内唾液的感知能力下降,不能及时察觉口水的积聚,也就无法通过正常的吞咽动作来处理,进而导致口水流出。
5. 认知及意识障碍:部分偏瘫患者伴有认知或意识方面的问题,如痴呆、昏迷等。认知障碍会使患者不能自主控制口腔肌肉和吞咽动作;昏迷患者则完全丧失自主吞咽和控制口水的能力,导致口水外流。
偏瘫患者出现留口水现象,日常要注意保持口腔清洁,防止因口水残留引发口腔感染。可定期用温水和软布擦拭口周,必要时使用吸痰装置辅助清理口水。同时,应积极配合康复治疗,改善吞咽功能和面部肌肉力量,以缓解流口水症状。若情况严重或持续不改善,需及时就医,遵医嘱进行针对性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