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空洞特征包括感觉障碍、运动障碍、营养障碍、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其他罕见特征等。
1. 感觉障碍:常出现阶段性分离性感觉障碍,即痛温觉减退或消失,而触觉及深感觉相对保留。这是由于脊髓空洞首先破坏脊髓内的浅感觉传导通路,导致对痛温觉的感知出现异常,患者可能在不知觉情况下受伤,比如手部被烫伤却无疼痛反应。
2. 运动障碍:可表现为手部小肌肉萎缩,如大鱼际肌、小鱼际肌等,进而出现手部无力,持物不稳。随着病情进展,还可能影响到上肢其他肌肉,导致肢体运动功能受限,严重时会影响正常生活及工作。
3. 营养障碍:常见手指关节肿胀、变形,皮肤增厚、粗糙,指甲变形等。因为脊髓空洞影响了神经对营养物质的支配,使得局部组织的营养供应出现问题,导致关节和皮肤等出现一系列营养性改变。
4. 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可出现多汗或无汗,肢体皮肤温度异常等情况。比如一侧肢体多汗,另一侧无汗,或者局部皮肤温度明显高于或低于正常。这是由于脊髓内的自主神经纤维受到损害,导致自主神经功能失调。
5. 其他罕见特征:少数患者可能出现吞咽困难、构音障碍、眼球震颤等症状,这些症状相对少见,通常提示脊髓空洞累及范围较广,影响到了脑干等重要结构。
脊髓空洞患者日常要注意保护身体,避免受伤,尤其是对感觉减退部位要格外小心。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适度进行康复锻炼,以维持肌肉力量和关节活动度。同时,需严格按照医生的嘱咐定期复查,以便及时了解病情变化并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