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皮肤症状包括皮疹、瘙痒、脂溢性皮炎、带状疱疹、卡波西肉瘤等。
1. 皮疹:感染艾滋病后,部分人在急性期可能出现皮疹,多为红色或红褐色斑丘疹,直径约2-5毫米,可遍布全身,包括面部、颈部、胸部、背部等,一般不伴有瘙痒,通常持续1-3周可自行缓解。
2. 瘙痒:艾滋病患者免疫力下降,易引发皮肤瘙痒,可能是全身性的,也可能局部发作,搔抓后可能出现抓痕、血痂等,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且瘙痒原因多样,可能与皮肤干燥、感染等有关。
3. 脂溢性皮炎:在艾滋病患者中较为常见,多发生于头皮、面部、胸部等皮脂腺丰富部位,表现为皮肤油腻、红斑,上覆有油腻性鳞屑或痂皮,伴有不同程度瘙痒。
4. 带状疱疹:艾滋病导致免疫系统受损,潜伏在体内的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容易被激活,引发带状疱疹。症状为身体单侧出现带状分布的成簇水疱,伴有明显疼痛,疼痛程度因人而异。
5. 卡波西肉瘤:是艾滋病患者特有的一种皮肤肿瘤,表现为皮肤出现红色、紫红色或蓝色的斑疹、丘疹或结节,可融合成斑块,常见于头颈部、四肢等部位。
艾滋病患者出现皮肤症状时,应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并治疗。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搔抓以免引起感染,选择温和护肤品,饮食上多摄入富含维生素和蛋白质食物增强机体抵抗力,同时严格遵医嘱进行抗病毒等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