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烂脚的原因有神经病变、血管病变、感染、足部畸形、血糖控制不佳等。
1. 神经病变:糖尿病引发的神经病变可使足部感觉减退或异常,患者对疼痛、温度等感知不灵敏,容易受到外伤却不自知,伤口未能及时处理便可能发展为烂脚。
2. 血管病变:高血糖会损害血管内皮,导致血管狭窄、堵塞,影响足部血液供应。营养物质和氧气无法充分输送到足部组织,使得局部组织修复能力下降,一旦受伤就难以愈合,进而引发溃烂。
3. 感染:糖尿病患者免疫力较低,足部皮肤破损后,细菌等病原体容易侵入并大量繁殖,引发感染。感染若得不到有效控制,会不断加重组织损伤,造成烂脚。
4. 足部畸形:部分糖尿病患者存在足部畸形问题,如拇外翻、锤状趾等,这会改变足部的受力分布,使局部压力增大,增加皮肤磨损和溃疡的风险,最终导致烂脚。
5. 血糖控制不佳:长期高血糖状态会影响身体的代谢和免疫功能,削弱组织的修复能力,让伤口愈合变得困难,增加烂脚发生的几率。
日常生活中,糖尿病患者要注意足部护理,每天检查足部有无伤口、水泡等,选择合适的鞋袜,避免足部受压和受伤。同时,严格按照医嘱控制血糖、血压、血脂,定期到医院进行足部检查,以便早发现问题并及时处理,降低糖尿病烂脚的发生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