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服用高血压药可能出现低血压、电解质紊乱、干咳、肝功能损害、血管神经性水肿等副作用。
1. 低血压:部分高血压药物降压效果较强,若剂量把控不当,易导致血压降得过低,引发头晕、乏力、心慌等不适症状,严重时甚至会影响心脏、大脑等重要器官的血液灌注。
2. 电解质紊乱:某些高血压药会影响体内电解质平衡,比如利尿剂可能促使钾离子排出过多,引发低钾血症,患者可能出现肌无力、腹胀、心律失常等表现。
3. 干咳: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类药物常见的副作用是干咳,这是由于药物抑制缓激肽降解,导致缓激肽在体内蓄积,刺激呼吸道引发咳嗽,一般停药后咳嗽症状会逐渐缓解。
4. 肝功能损害:少数高血压药物可能对肝脏产生不良影响,长期服用可能导致肝功能指标异常,如转氨酶升高等,不过这种情况相对较少见。
5. 血管神经性水肿:这是较为罕见但严重的副作用,通常表现为面部、口唇、咽喉等部位突然出现肿胀,可能会影响呼吸,需及时就医处理。
长期服用高血压药期间,要定期监测血压、电解质、肝功能等指标,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副作用。同时,务必严格按照医生的嘱咐用药,不可自行增减剂量或停药,若出现不适症状应及时告知医生,调整治疗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