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血常见的不良反应有发热反应、过敏反应、溶血反应、循环负荷过重、细菌污染反应等。
1. 发热反应:是最常见的输血不良反应,多在输血中或输血后1 - 2小时内发生,患者可出现畏寒、寒战、高热,体温可达38 - 41℃ ,伴有皮肤潮红、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原因主要是致热原污染、免疫反应等。
2. 过敏反应:症状轻重不一,轻者出现皮肤瘙痒、荨麻疹,中度者出现血管神经性水肿,严重者可发生过敏性休克。多由于患者对血浆蛋白过敏,或献血者血液中含有致敏物质。
3. 溶血反应:是最严重的输血并发症,典型症状为输入少量血型不合血后,立即出现沿输血静脉的红肿及疼痛,寒战、高热、呼吸困难、腰背酸痛、血压下降等。主要原因是血型不合、血液保存不当等。
4. 循环负荷过重:又称急性肺水肿,常见于老年、儿童及心功能不全者。表现为输血过程中或输血后突发心率加快、呼吸急促、发绀、咳大量血性泡沫痰等。主要是由于输血速度过快、过量导致心脏负荷过重。
5. 细菌污染反应:较少见但后果严重,患者可出现烦躁不安、剧烈寒战、高热、呼吸困难、发绀、腹痛等症状。原因是采血、储存环节无菌操作不严格,导致细菌污染血液。
输血过程中需密切观察,一旦出现不良反应及时处理。输血前应严格核对血型等信息,确保输血安全。患者要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如实告知自身病史等情况。若有不适及时向医护人员反馈,以便能尽早发现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保障输血治疗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