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肺复苏的具体操作步骤包括判断环境安全、判断意识与呼吸、呼叫急救、胸外按压、开放气道、人工呼吸等。
1. 判断环境安全:在实施心肺复苏前,需迅速观察周边环境,确保现场不存在诸如交通危险、漏电、火灾、有毒气体等可能危及施救者与患者安全的因素,保证整个急救过程在安全的环境中进行。
2. 判断意识与呼吸:轻拍并呼喊患者,查看有无应答,同时将耳朵贴近患者口鼻感受气流,眼睛观察其胸部起伏,判断时间约5至10秒,以确定患者是否意识丧失及呼吸停止。
3. 呼叫急救:一旦确认患者情况,立即拨打当地急救电话,清晰准确地告知调度员事发地点、患者状况等关键信息,寻求专业医疗救援。
4. 胸外按压:让患者仰卧在坚实平面上,施救者双手交叠,掌根置于患者两乳头连线中点,垂直用力按压,频率至少100次/分钟,按压深度至少5厘米。
5. 开放气道:清理患者口中异物,采用仰头抬颌法,使患者气道保持通畅,利于气体顺利进出。
6. 人工呼吸:捏住患者鼻子,口对口吹气2次,每次持续约1秒,观察患者胸廓起伏。
心肺复苏操作需争分夺秒且规范准确。日常生活中,应积极学习急救知识,提高应对突发状况的能力。若遇到需实施心肺复苏的情况,要冷静操作。若患者有基础疾病,后续应遵循专业医生的诊断与治疗建议,以保障患者得到最恰当的救治与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