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光眼的诊断标准包括眼压升高、视神经损害、视野缺损、房角异常、眼底改变等。
1. 眼压升高:眼压是诊断青光眼的重要指标之一。正常眼压范围一般在10-21mmHg ,当眼压持续高于正常范围,且排除其他因素导致的眼压波动,对青光眼诊断有重要提示意义。眼压测量方法有多种,如 Goldmann 眼压计测量较为准确,非接触眼压计操作简便但可能存在一定误差。
2. 视神经损害:青光眼会对视神经造成损害,表现为视乳头杯盘比增大、神经纤维层变薄等。通过眼底镜、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等检查可清晰观察视神经形态结构,判断是否存在损害及损害程度。
3. 视野缺损:视野缺损是青光眼进展到一定阶段的典型表现。早期可能出现旁中心暗点、弓形暗点等,随着病情发展,视野缺损范围逐渐扩大。常用的视野检查方法有静态视野计检查和动态视野计检查,能准确评估视野受损情况。
4. 房角异常:房角状态对青光眼诊断和分型至关重要。通过房角镜检查可直接观察房角结构,判断房角是开放还是关闭。闭角型青光眼常存在房角狭窄或关闭情况,而开角型青光眼房角多为开放状态。
5. 眼底改变:除视神经改变外,眼底还可能出现视网膜神经纤维层梗死、视乳头出血等表现。这些改变在青光眼诊断中也具有一定参考价值,结合其他指标有助于更准确诊断。
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长时间在暗环境中用眼,防止情绪剧烈波动,控制饮水量,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定期进行眼部检查,尤其是有青光眼家族史、高度近视等高危人群。一旦确诊青光眼,需严格遵医嘱治疗,按时用药、定期复查,以控制病情发展,保护视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