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固醇高会引发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脑卒中和外周血管疾病等。
1. 动脉粥样硬化:血液中胆固醇水平过高时,多余的胆固醇会逐渐沉积在血管壁内,形成脂质斑块。随着时间推移,这些斑块不断增大、增多,使血管壁变得增厚、变硬且失去弹性,导致动脉粥样硬化。这会影响血管的正常功能,使血管内径变窄,阻碍血液的顺畅流动。
2. 冠心病:冠状动脉负责为心脏提供血液和氧气,当胆固醇升高引发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后,血管狭窄甚至堵塞,心脏得不到充足的血液供应,就容易引发心绞痛、心肌梗死等冠心病症状,严重威胁心脏健康。
3. 脑卒中:胆固醇升高导致脑血管发生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壁病变,容易破裂出血,引发脑出血性脑卒中;同时,粥样硬化斑块还可能脱落形成栓子,随血流进入脑血管,堵塞血管,造成缺血性脑卒中。
4. 外周血管疾病:胆固醇升高可使外周动脉如下肢动脉等出现粥样硬化,导致下肢疼痛、麻木、间歇性跛行等症状,严重时会影响肢体的正常功能,甚至可能导致肢体坏死。
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合理饮食,减少高胆固醇食物摄入,如动物内脏、油炸食品等,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多吃蔬菜、水果。同时,适当进行体育锻炼,控制体重,戒烟限酒。定期体检监测胆固醇水平,若发现异常,应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