痔疮出血若不治疗,可能引发贫血、感染、坏死、嵌顿、肛瘘等危害。
1. 贫血:长期痔疮出血会导致体内血液流失,引发贫血。起初可能出现头晕、乏力等症状,随着贫血加重,会影响心脏、肝脏等重要器官功能,降低身体免疫力,增加其他疾病感染风险。
2. 感染:出血后肛门局部卫生状况变差,细菌容易滋生繁殖,引发肛周感染,出现红肿、疼痛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形成肛周脓肿,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
3. 坏死:若痔疮脱出且出血严重,得不到及时治疗,局部血液循环受阻,可能导致组织坏死,不仅加重病情,还可能引发更严重并发症。
4. 嵌顿:痔疮脱出后不能及时回纳,加上出血导致局部肿胀,会发生嵌顿。这会使疼痛加剧,进一步阻碍血液循环,加重组织缺血缺氧。
5. 肛瘘:反复的痔疮出血和炎症刺激,可能使肛周组织形成慢性窦道,即肛瘘。肛瘘会不断有分泌物排出,影响生活质量,且治疗相对复杂。
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持大便通畅,避免久坐久站,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预防便秘和腹泻。若发现痔疮出血,应及时就医,遵循医生建议进行治疗,以免延误病情,引发更严重的健康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