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甲双胍的常见不良反应有胃肠道反应、乳酸酸中毒、维生素B12缺乏、低血糖、过敏反应等。
1. 胃肠道反应:这是二甲双胍最常见的不良反应,表现为恶心、呕吐、腹泻、腹痛、食欲不振等。多在用药初期出现,随着用药时间延长,部分患者症状可逐渐减轻。胃肠道反应的发生可能与药物刺激胃肠道黏膜以及影响胃肠道的正常蠕动和消化功能有关。
2. 乳酸酸中毒:虽然较为罕见,但却是一种严重的不良反应。二甲双胍可增加乳酸生成并减少其代谢,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如肝肾功能不全、心力衰竭、缺氧等,可能导致乳酸在体内蓄积,引发乳酸酸中毒,患者可出现乏力、呼吸急促、意识障碍等症状。
3. 维生素B12缺乏:长期使用二甲双胍可能影响肠道对维生素B12的吸收,导致维生素B12缺乏。患者可能出现巨细胞性贫血、神经系统症状,如手足麻木、感觉异常等,影响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和造血功能。
4. 低血糖:单独使用二甲双胍一般较少引起低血糖,但在与其他降糖药物联用或饮食不规律、运动量过大等情况下,也可能发生。低血糖时患者会出现心慌、手抖、出汗、饥饿感等症状,严重时可昏迷。
5. 过敏反应:少数患者可能出现过敏症状,如皮疹、瘙痒、红斑等,这是机体对二甲双胍产生的异常免疫反应。
使用二甲双胍时,患者应密切关注自身症状。日常要注意规律饮食,避免过度节食或暴饮暴食,适当运动并定期监测血糖、肝肾功能等指标。若出现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调整用药方案,切不可自行增减药量或停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