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幽门螺旋杆菌可能引发消化不良、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胃癌等危害。
1. 消化不良:幽门螺旋杆菌在胃部寄生,会影响胃部正常的消化功能,导致食物不能充分消化和吸收,引发腹胀、腹痛、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消化不良症状,降低生活质量。
2. 胃炎:幽门螺旋杆菌凭借其螺旋形结构容易钻透胃黏膜,损伤胃黏膜的保护屏障,使得胃酸刺激胃黏膜,引发炎症,出现胃痛、胃胀、反酸、嗳气等不适。
3. 胃溃疡:幽门螺旋杆菌持续破坏胃黏膜,当损伤程度较深,突破胃黏膜的防御层,胃酸和胃蛋白酶就会侵蚀胃壁组织,形成溃疡,患者常感到规律性的上腹部疼痛。
4. 十二指肠溃疡:幽门螺旋杆菌可通过胃进入十二指肠,破坏十二指肠黏膜的保护机制,在胃酸的作用下引发溃疡,患者空腹时疼痛较为明显,进食后缓解。
5. 胃癌:长期感染幽门螺旋杆菌,胃黏膜反复受到损伤和修复,细胞的正常生长和分化受到干扰,增加了患胃癌的风险,严重威胁生命健康。
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饮食卫生,尽量不吃生冷食物,提倡公筷、公勺和分餐制。若发现感染幽门螺旋杆菌,应及时就医,严格遵医嘱进行治疗,定期复查,以便及时了解治疗效果和胃部健康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