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道疾病的症状包括腹痛、腹泻、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
1.腹痛:这是胃肠道疾病较为常见的症状,疼痛的性质多样,可为隐痛、胀痛、绞痛等。疼痛部位也因疾病不同而有差异,比如胃溃疡多在剑突下疼痛,十二指肠溃疡常为空腹痛,疼痛部位多在上腹部偏右,肠道疾病疼痛多在脐周或下腹部等,疼痛时间和规律也各有特点。
2.腹泻:表现为排便次数增多、粪便稀薄。感染性腹泻常伴有发热、腹痛等症状,可能由病毒、细菌、寄生虫等感染引起;非感染性腹泻原因则较为复杂,像肠道功能紊乱、肠道肿瘤等都可能导致,有的还会出现脂肪泻、黏液便等特殊表现。
3.恶心:是一种胃部不适、想要呕吐的感觉,常为呕吐的前驱症状。多种胃肠道疾病都可能引发,如胃炎、胃溃疡、幽门梗阻等,一些全身性疾病也可能导致胃肠道反应出现恶心症状。
4.呕吐:是胃内容物经口腔强力排出体外的过程。不同病因导致的呕吐特点不同,如食物中毒引起的呕吐常较剧烈,且多伴有腹痛、腹泻;颅内病变导致的呕吐多为喷射性,且常不伴有恶心的前驱症状。
5.食欲不振:患者可出现对食物缺乏兴趣、进食量减少。胃肠道的炎症、肿瘤等病变,会影响消化功能,导致胃肠蠕动减慢、消化液分泌异常等,从而引起食欲不振,长期食欲不振还可能导致体重下降、营养不良等问题。
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持规律的饮食作息,避免食用过多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尽量做到定时定量进食,减轻胃肠道负担。若出现上述症状,应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规范治疗,切不可自行用药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