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的症状有咳嗽、流涕、发热、头痛、肌肉酸痛等。
1. 咳嗽:感冒引发的咳嗽是较为常见的症状,多因呼吸道受到病毒或细菌侵袭,导致气道黏膜出现炎症,刺激呼吸道的感受器,进而引起咳嗽反射,以此来清除呼吸道内的分泌物或异物。
2. 流涕:鼻腔黏膜在感冒病毒作用下发生充血、水肿,同时黏液腺分泌增加,从而产生大量鼻涕。初期可能为清水样鼻涕,随着病情发展,可能变为脓性鼻涕。
3. 发热:病毒或细菌入侵人体后,会刺激免疫系统释放致热物质,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使体温调定点上移,身体为达到新的调定点,会通过肌肉收缩等方式产热,进而出现发热症状。
4. 头痛:感冒时,病原体产生的毒素以及身体释放的炎性介质会刺激脑血管,导致脑血管扩张或痉挛,引发头痛。同时,发热也会使大脑血管扩张,加重头痛症状。
5. 肌肉酸痛:感冒期间,身体免疫系统在对抗病原体时会释放一些炎性因子,这些因子会影响肌肉组织的代谢和功能,导致肌肉出现酸痛感。发热引起的代谢加快,也会使肌肉产生过多乳酸堆积,加重酸痛症状。
感冒虽常见,但也不可掉以轻心。日常要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睡眠,让身体得到恢复。饮食上,多摄入富含营养且易消化的食物,增强身体抵抗力。注意保暖,避免再次着凉加重病情。若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加重,应及时就医,遵循医生的诊断和治疗建议,以便早日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