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的临床表现多样,涵盖急性期症状、无症状期表现、艾滋病期各种机会性感染及肿瘤等。
1. 急性期症状:通常在感染艾滋病病毒后的2 - 4周出现,以发热最为常见,可伴有咽痛、盗汗、呕吐、腹泻、皮疹、关节疼痛、淋巴结肿大等症状。这些症状一般较为轻微,持续1 - 3周后可自行缓解。
2. 无症状期表现:此阶段可从急性期进入,也可无明显急性期症状而直接进入。患者表面上可无任何症状,但体内病毒仍在持续复制,免疫系统逐渐受损,该时期可持续6 - 8年,时间长短与感染病毒的数量、类型、个人免疫状况等因素有关。
3. 艾滋病期机会性感染:当免疫系统严重受损,进入艾滋病期,会出现各种机会性感染。如肺孢子菌肺炎,可导致发热、咳嗽、呼吸困难;巨细胞病毒感染可累及多个器官,引发视网膜炎、肺炎等;隐球菌脑膜炎可出现头痛、发热、呕吐等症状。
4. 艾滋病期肿瘤:常见的有卡波西肉瘤,多表现为皮肤黏膜的紫红色或深蓝色浸润斑或结节;还可能出现淋巴瘤等,可伴有发热、盗汗、体重减轻等全身症状。
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避免高危行为,如不安全性行为、共用针具等。若不幸感染艾滋病,需积极配合医生进行规范治疗,严格按医嘱服药,定期复查,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心态,以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