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有意义的肺功能检查结果包括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百分比降低、残气量及残气量与肺总量比值增加、肺总量增加、肺活量降低、一氧化碳弥散量降低等。
1. 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百分比降低:这是诊断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的重要指标,当该比值小于70%时,提示存在气流受限,且不可逆,是判断病情严重程度的关键依据。
2. 残气量及残气量与肺总量比值增加:肺气肿时,肺组织弹性减退,气体排出受阻,残气量增多,残气量与肺总量比值增大,反映了肺过度充气的状态。
3. 肺总量增加:由于肺组织弹性破坏,气体潴留,导致肺总量超出正常范围,体现了肺部结构和功能的改变。
4. 肺活量降低:患者呼吸功能受损,吸气和呼气能力下降,使得肺活量减少,影响气体交换。
5. 一氧化碳弥散量降低:肺气肿导致肺泡毛细血管床减少,气体交换面积减小,一氧化碳弥散功能受到影响,进而出现一氧化碳弥散量降低。
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日常要注意避免接触过敏原、刺激性物质等,注意保暖,预防呼吸道感染。适度进行呼吸锻炼,如缩唇呼吸、腹式呼吸等,以增强呼吸肌力量。同时,需严格按照医生的嘱咐规律用药,定期复查肺功能,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延缓病情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