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瘤打硬化剂的危害有局部肿胀疼痛、皮肤坏死、感染、过敏反应、影响周围组织功能等。
1. 局部肿胀疼痛:注射硬化剂后,局部组织会因药物刺激出现肿胀,同时伴有疼痛症状,这是较为常见的现象,一般在注射后的几天内较为明显,随着身体对药物的吸收和组织修复,症状会逐渐减轻。
2. 皮肤坏死:若硬化剂注射剂量过大或注射部位不当,可能导致局部皮肤血液循环障碍,进而引起皮肤坏死。皮肤会出现发黑、溃烂等表现,不仅影响美观,还可能引发其他并发症,需要较长时间进行修复。
3. 感染:注射过程如果没有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或者注射后护理不当,细菌容易侵入注射部位,引发感染。表现为局部红肿、发热、有脓性分泌物等,严重时可能影响全身健康。
4. 过敏反应:少数患者可能对硬化剂中的某些成分过敏,注射后会出现皮疹、瘙痒、呼吸困难等过敏症状,严重的过敏反应甚至会危及生命,需及时进行抗过敏治疗。
5. 影响周围组织功能:如果血管瘤位置特殊,硬化剂可能影响周围重要组织、器官的功能。比如靠近神经的血管瘤,硬化剂可能损伤神经,导致局部感觉异常或运动功能障碍。
在进行血管瘤硬化剂注射治疗后,要注意保持注射部位清洁干燥,避免沾水和外力摩擦。密切观察注射部位的恢复情况,若出现异常症状应及时就医。同时,需严格按照医生的嘱咐定期复查,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