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的病因主要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冠状动脉痉挛、冠状动脉栓塞、心肌耗氧量剧增、冠状动脉炎等。
1.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会使血管壁增厚、管腔狭窄,当粥样斑块破裂、出血,形成血栓,堵塞冠状动脉,导致心肌急性缺血、缺氧,进而引发心肌梗死。这是急性心肌梗死最常见的病因。
2. 冠状动脉痉挛:各种原因引起冠状动脉发生持续性痉挛,导致血管闭塞,心肌供血中断,可造成心肌梗死。如吸烟、寒冷刺激、精神过度紧张等都可能诱发冠状动脉痉挛。
3. 冠状动脉栓塞:栓子脱落进入冠状动脉,阻塞血管,引起心肌梗死。栓子来源可能是心腔内附壁血栓、瓣膜赘生物等。
4. 心肌耗氧量剧增:在原有冠状动脉病变基础上,突然出现心肌耗氧量急剧增加,如剧烈运动、情绪激动等,而冠状动脉供血不能相应增加,导致心肌严重缺血,引发心肌梗死。
5. 冠状动脉炎:某些炎症性疾病累及冠状动脉,导致血管壁受损、管腔狭窄或堵塞,引起心肌梗死,不过相对较为少见。
日常生活中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均衡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控制体重、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激动等,有助于降低急性心肌梗死发生风险。有心血管疾病风险因素者,需定期体检,遵医嘱治疗基础疾病,积极预防急性心肌梗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