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颤并发症包括心律失常、心肌损伤、皮肤灼伤、血栓栓塞、低血压等。
1. 心律失常:除颤过程中电流刺激心脏,可引发各种心律失常,如室性早搏、室速、室颤等,严重时甚至导致心脏停搏,这是较为常见的并发症,与除颤能量选择不当、电极位置不佳等因素有关。
2. 心肌损伤:高能量除颤可能会对心肌细胞造成一定程度的损伤,表现为心肌酶升高,患者可能出现胸痛、心悸等症状,损伤程度与除颤能量大小及次数相关。
3. 皮肤灼伤:除颤时电极与皮肤接触处因电流通过会产生热量,若电极涂抹导电糊不均匀或按压不紧,容易导致局部皮肤灼伤,出现红斑、水疱等表现。
4. 血栓栓塞:心脏内的血栓在除颤后可能脱落,随血液循环流向全身,导致肺栓塞、脑栓塞等严重后果,不过这种情况相对少见。
5. 低血压:部分患者在除颤后会出现血压下降,可能与心肌受刺激、血管扩张等因素有关,一般持续时间较短。
进行除颤操作后,需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心电图变化以及皮肤状况等。医护人员应严格按照操作规范执行,精准选择除颤能量和电极位置,以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患者若有不适症状应及时告知医护人员,以便采取相应处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