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肾结石可能引发肾积水、尿路感染、肾功能损害、肾实质萎缩、癌变等危害。
1. 肾积水:长期存在的肾结石可阻塞尿路,导致尿液排出不畅,肾盂肾盏内尿液积聚,引起肾积水。随着时间推移,肾积水程度可能逐渐加重,对肾脏结构和功能造成压迫性损害。
2. 尿路感染:结石的存在破坏了尿路的正常防御机制,为细菌滋生提供了良好环境。细菌容易在结石周围繁殖,引发尿路感染,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发热、寒战等全身感染表现。
3. 肾功能损害:持续的肾积水和反复的尿路感染,会逐渐影响肾脏的正常代谢和排泄功能,导致肾功能受损。肾功能损害初期可能症状不明显,但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肌酐、尿素氮升高等指标异常,甚至发展为肾衰竭。
4. 肾实质萎缩:长期受结石梗阻和积水压迫,肾实质会因缺血、缺氧而逐渐萎缩。肾实质萎缩意味着肾脏功能单位减少,进一步削弱肾脏功能,严重影响肾脏的正常生理功能。
5. 癌变:虽然较为罕见,但长期的肾结石刺激肾盂黏膜,可导致黏膜反复损伤、修复,在这个过程中细胞可能发生异常增生,增加肾盂癌等泌尿系统癌变的风险。
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合理饮食,减少高草酸、高钙食物摄入,如菠菜、动物内脏等,增加水分摄入,保证每日尿量在 2000ml 以上,以促进尿液排出,降低结石形成风险。定期体检,以便早发现结石并及时治疗,避免长期肾结石带来的严重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