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或副伤寒的治疗方法有一般治疗、药物治疗、对症治疗、并发症治疗、中医治疗等。
1. 一般治疗:患者需隔离至临床症状消失后 5 天,粪便培养连续 2 次阴性方可解除隔离。发热期间应卧床休息,退热后 2 周内逐渐增加活动量。给予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无渣饮食,避免进食粗糙、多纤维食物,以防肠穿孔和肠出血。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神志、大便性状等变化。
2. 药物治疗:常用抗生素如喹诺酮类氧氟沙星、环丙沙星等,对伤寒杆菌有强大的抗菌作用,为成人治疗的首选药物;头孢菌素类头孢曲松、头孢噻肟等,适用于不能使用喹诺酮类药物的患者;氯霉素,曾是治疗伤寒的经典药物,但因不良反应较多,现已少用。
3. 对症治疗:高热时给予物理降温,如冰敷、酒精擦浴等,慎用解热镇痛药,以免引起虚脱;便秘时可用生理盐水低压灌肠或开塞露通便,禁用泻药;腹胀时应减少饮食中的产气食物,可肛管排气或肌注新斯的明。
4. 并发症治疗:针对肠出血、肠穿孔等并发症,需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如肠出血时应绝对卧床休息,禁食,使用止血药物,必要时输血;肠穿孔时应立即手术治疗。
5. 中医治疗:可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等进行辨证论治,采用中药方剂或针灸等方法辅助治疗,以缓解症状、提高机体抵抗力。
治疗过程中要严格遵循医嘱,按时服药,不可自行增减药量或停药。同时要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睡眠,饮食上逐渐过渡到正常饮食,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定期复查,以便医生及时了解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