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暑会引发热痉挛、热衰竭、热射病、水电解质紊乱、器官功能损害等危害。
1. 热痉挛:在高温环境下大量出汗,导致体内盐分丢失过多,肌肉兴奋性改变,引发短暂、间歇的肌肉痉挛,常见于四肢肌肉、咀嚼肌等,疼痛较为剧烈,影响正常活动。
2. 热衰竭:由于长时间高温作业,身体散热困难,外周血管扩张,循环血量不足,出现头晕、头痛、心慌、恶心、呕吐、面色苍白、皮肤湿冷、血压下降等症状,严重时可能昏厥。
3. 热射病:这是最严重的中暑类型,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失调,散热困难,体温急剧升高,可达40℃以上,伴有意识障碍、抽搐等,死亡率较高。
4. 水电解质紊乱:中暑时大量出汗,若未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会导致体内水和电解质失衡,影响神经、肌肉等正常功能,出现乏力、心律失常等症状。
5. 器官功能损害:严重中暑可导致多器官功能损害,如肝脏、肾脏、心脏等,引发肝功能异常、肾功能衰竭、心功能不全等,威胁生命健康。
日常应做好防暑措施,高温时段尽量减少户外活动,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若出现中暑症状,需尽快转移至阴凉通风处,采取降温措施,并及时就医,遵循医生建议进行治疗,避免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