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房颤病可由心脏疾病、心血管危险因素、肺部疾病、内分泌紊乱、遗传因素等造成。
1. 心脏疾病:冠心病、心肌病、心脏瓣膜病等心脏疾病会导致心脏结构和功能异常,使心房肌受损,电活动紊乱,从而引发房颤。比如冠心病患者,心肌长期缺血缺氧,影响心脏正常电传导系统,易诱发房颤。
2. 心血管危险因素:高血压、高血脂、肥胖等因素会增加心脏负担,导致心房压力升高、心肌肥厚,改变心房的电生理特性,促使房颤发生。长期高血压使心脏后负荷增加,心房扩大,易出现房颤。
3. 肺部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栓塞等肺部疾病会引起缺氧、二氧化碳潴留,导致体内酸碱平衡失调,刺激心脏电活动,引发房颤。像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长期呼吸功能障碍,易出现房颤并发症。
4. 内分泌紊乱:甲状腺功能亢进时,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加速机体代谢,影响心脏电生理,引发房颤。甲状腺激素可直接作用于心肌,使心肌兴奋性增高,诱发房颤。
5. 遗传因素:部分房颤患者存在家族遗传倾向,特定基因突变会影响心脏离子通道功能或心肌结构,增加房颤发病风险。家族中有房颤患者,其亲属发病几率相对较高。
日常生活中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均衡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控制体重等,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定期体检,关注心脏健康状况。若出现心悸、胸闷等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遵循医生建议进行检查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