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血性疾病可导致贫血、感染、脏器功能损害、关节畸形、颅内出血等。
1. 贫血:出血性疾病会使人体持续或大量失血,导致红细胞数量减少,血红蛋白含量降低,引起贫血。患者会出现乏力、头晕、心慌、气短等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和日常活动能力,长期严重贫血还可能影响心脏、肝脏等重要脏器功能。
2. 感染:因出血导致身体抵抗力下降,皮肤、黏膜等防御屏障受损,细菌、病毒等病原体容易侵入人体引发感染。常见如呼吸道感染、泌尿系统感染等,增加治疗复杂性和患者痛苦。
3. 脏器功能损害:不同部位出血会对相应脏器造成损害。如消化道出血影响消化吸收功能,长期可导致营养不良;肾脏出血影响肾功能,严重时可致肾衰竭。
4. 关节畸形:反复关节出血常见于血友病患者,血液在关节腔内积聚,引发炎症反应,破坏关节软骨和骨质结构,导致关节畸形,影响关节正常活动,严重限制患者行动能力。
5. 颅内出血:这是最为严重的情况,颅内血管破裂出血会压迫脑组织,导致颅内压急剧升高,引发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等,甚至短时间内危及生命。
出血性疾病患者日常要注意避免受伤,保持规律作息和健康饮食,增强体质。定期就医复查,严格按照医生嘱咐进行治疗和用药,切不可自行增减药量或停药,以便及时控制病情,减少并发症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