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芽和疣在形态特征、生长原因、病变性质、治疗方法上存在不同。
1. 形态特征:肉芽通常是新生的富含毛细血管的幼稚阶段的纤维结缔组织,外观多为鲜红色,质地柔软湿润,表面光滑,一般呈颗粒状凸起。疣是由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引起的皮肤表面良性赘生物,形态多样,有乳头状、菜花状、鸡冠状等,表面粗糙,颜色可与周围皮肤相近或偏深。
2. 生长原因:肉芽多在组织损伤修复过程中出现,是机体对损伤的一种正常修复反应。比如手术切口、外伤创口等愈合时会有肉芽组织生长。疣主要是因感染人乳头瘤病毒所致,可通过直接接触如皮肤与皮肤接触、间接接触如共用毛巾、衣物等传播感染。
3. 病变性质:肉芽属于正常的组织修复产物,一般不具有传染性,也不会恶变,随着伤口愈合会逐渐成熟、纤维化。疣是一种良性的皮肤病变,但具有传染性,可自身接种传播,少数情况下可能发生恶变,不过恶变概率较低。
4. 治疗方法:肉芽如果是正常愈合过程中的,通常无需特殊处理,做好伤口护理,避免感染即可。若肉芽过度增生影响愈合,可能需手术修剪。疣的治疗方法较多,常见的有药物治疗如水杨酸、维A酸等、物理治疗如冷冻、激光、电灼等、手术切除等,具体治疗方案需根据疣的类型、部位、大小等因素选择。
日常要注意保持皮肤清洁卫生,避免皮肤破损,减少与可能携带病毒物品的接触。若发现皮肤出现异常增生物,应及时就医,明确诊断后遵医嘱进行治疗和护理,不要自行处理,以免延误病情或造成感染扩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