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术期高血压的治疗方法主要有药物治疗、调整生活方式、心理干预、密切监测血压、手术治疗等。
1. 药物治疗:围术期高血压患者遵医嘱用药十分关键。常用的药物如硝苯地平缓释片,能通过抑制钙离子内流,松弛血管平滑肌,从而降低外周血管阻力,达到降低血压的效果,有效缓解围术期血压升高对血管的压力。卡托普利片属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可抑制血管紧张素Ⅰ转换为血管紧张素Ⅱ,减少醛固酮分泌,使血管扩张,降低血压,有助于维持围术期血压稳定。美托洛尔胶囊能阻断心脏β受体,减慢心率,降低心肌收缩力,减少心输出量,进而降低血压,对围术期高血压患者的病情控制有积极作用。
2. 调整生活方式:对于围术期高血压患者,合理的生活方式调整有助于血压控制。保持规律作息,充足的睡眠可使身体各器官得到充分休息,利于血压调节机制恢复正常,避免因睡眠不足导致血压应激性升高。饮食上减少钠盐摄入,过多的钠盐会使水钠潴留,增加血容量,升高血压,控制钠盐摄入能减轻心脏和血管负担。适度运动可增强心血管功能,提高血管弹性,促进血液循环,辅助降低血压,利于围术期患者身体恢复和血压稳定。
3. 心理干预:围术期患者常因对手术的恐惧、担忧等不良情绪导致血压波动。通过心理干预,如与医护人员沟通交流,了解手术过程和预后情况,可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缓解紧张焦虑情绪。因为情绪过度波动会使体内交感神经兴奋,释放肾上腺素等激素,导致血压升高,良好的心理状态能减少这种神经内分泌因素对血压的影响,维持围术期血压平稳。
4. 密切监测血压:围术期高血压患者需要密切监测血压变化。持续的血压监测能及时发现血压的异常波动,可根据血压数据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例如血压突然升高或降低,能让医生迅速判断病情,采取相应措施,避免因血压大幅波动引发心脑血管意外等严重并发症,保障患者在围术期的安全。
5. 手术治疗:对于一些因特定疾病如嗜铬细胞瘤等引起的围术期高血压,手术切除病变组织是根本的治疗方法。嗜铬细胞瘤会持续分泌大量儿茶酚胺,导致血压急剧升高且难以控制,手术切除肿瘤后,体内儿茶酚胺水平下降,血压可逐渐恢复正常,从根源上解决围术期高血压问题。
围术期高血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要积极配合医护人员。日常要保持良好心态,避免情绪大起大落。严格按照医嘱进行生活方式调整和用药,不可自行增减药量或停药。定期测量血压并记录,以便复诊时为医生提供准确信息,确保治疗方案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促进身体早日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