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化型骨髓炎通常是一种因骨组织受细菌感染后,由于强烈的成骨反应而形成的慢性骨髓炎。
其发病机制是细菌侵入骨组织后,引发机体的免疫反应。在炎症刺激下,骨膜被掀起,促使成骨细胞活跃,大量新生骨形成。同时,炎症渗出物在骨内积聚,导致骨内压力升高,进一步影响骨的血液循环,使得骨组织出现缺血、坏死等改变。随着病情发展,新生骨不断增多,逐渐取代正常骨组织,最终导致骨质硬化。
硬化型骨髓炎的症状表现多样。局部可能出现疼痛,多为持续性隐痛,在劳累或活动后疼痛可能加重。部分患者还会发现病变部位有肿胀,皮肤温度可能略高于正常组织。由于骨质的改变,骨骼的强度和结构受到影响,容易发生病理性骨折。
在治疗方面,一般采用手术与药物相结合的方式。手术主要是清除病灶,去除坏死的骨质和炎性组织,以降低骨内压力,改善血液循环。术后通常需要使用抗生素来控制感染,防止炎症复发。
日常生活中,患者需注意休息,避免病变部位过度受力和剧烈运动,防止病理性骨折的发生。同时,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增强自身免疫力,促进身体恢复。还应严格按照医生的嘱咐定期复查,以便及时了解病情的变化和调整治疗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