梗阻性黄疸症状包括黄疸、腹痛、皮肤瘙痒、陶土样大便、发热等。
1. 黄疸:是梗阻性黄疸最明显的症状,表现为皮肤和巩膜发黄,这是由于胆汁排泄受阻,胆红素反流进入血液,随血液循环到达全身,导致皮肤和巩膜黄染,黄疸程度可因梗阻原因和程度不同而有差异。
2. 腹痛:可为隐痛、胀痛或绞痛,多由梗阻部位的胆管扩张、痉挛或炎症刺激引起,疼痛部位常位于右上腹或上腹部,部分患者疼痛可向右肩部或背部放射。
3. 皮肤瘙痒:胆汁酸盐等物质随血液到达皮肤,刺激皮肤神经末梢,引发瘙痒症状,瘙痒程度不一,严重时可影响患者睡眠和日常生活,常伴有皮肤抓痕。
4. 陶土样大便:正常大便颜色因含有粪胆原而呈黄褐色,梗阻性黄疸时胆汁无法正常排入肠道,粪胆原生成减少,大便颜色变浅,呈灰白色或陶土样。
5. 发热:若梗阻合并感染,如胆管炎,患者可出现发热症状,体温可高达38℃甚至更高,同时可伴有寒战等全身感染表现。
出现上述症状应及时就医检查,明确病因并接受规范治疗。治疗期间要注意休息,避免劳累,饮食上遵循低脂、高蛋白、高维生素原则,避免食用油腻、刺激性食物。严格按照医生嘱咐按时服药、定期复查,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促进身体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