寨卡病菌感染是一种由寨卡病毒引起的、通过蚊虫叮咬传播的疾病,可引发皮疹、发热、关节痛等症状,还可能对孕妇及胎儿造成严重影响等。
1. 传播途径:主要通过伊蚊叮咬传播,当伊蚊叮咬了感染寨卡病毒的人后,病毒在蚊子体内复制,再叮咬其他人时就会将病毒传播给新的个体。还可通过性传播、母婴传播以及输血等方式传播。
2. 临床症状:多数感染者症状较轻,可能出现发热、皮疹、关节痛、结膜炎等症状,发热一般持续2 - 7天,皮疹多为斑丘疹,关节痛可累及多个关节。部分患者症状不明显,容易被忽视。
3. 对孕妇影响:寨卡病毒感染孕妇后,可通过胎盘传播给胎儿,导致胎儿出现小头畸形等严重的神经系统发育异常,还可能引起其他先天性缺陷,严重影响胎儿健康。
4. 诊断方法:主要依靠实验室检查,如采集血液、尿液等样本进行病毒核酸检测,以确定是否感染寨卡病毒。血清学检测可检测血液中的特异性抗体,辅助诊断。
5. 治疗措施:目前尚无特效的抗病毒治疗药物,主要是采取对症治疗。针对发热给予退热治疗,关节痛可使用止痛药物缓解症状,同时患者需注意休息,多饮水,补充营养,促进身体恢复。
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做好防蚊措施,如使用纱窗、蚊帐,涂抹防蚊驱蚊产品等,减少蚊虫叮咬机会。前往寨卡病毒流行地区旅行时更要加强防护。若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配合医生进行检查诊断,严格按照医嘱接受治疗,以便早日康复。